兩個禮拜前,託 Lenny 2 歲生日的福,終於吃到了好友經營的義大利小餐館。
疑,既然是好友,怎麼還會需要靠 Lenny?
這就一言難盡了....
2019 開業,默默地,他們成為當地口耳相傳的難訂位餐廳,而越有這種風聲就越難訂,讓一年明明都會去旅遊出差三四次的我們,居然開了快兩年都還沒辦法吃到好友的手藝!
而轉成熟客制後,社群經營也更趨低調,饕客們的渴望卻似乎燒得更旺,就看他們有沒有要擴大經營吧 🔥
(事實上非常困難,培養人才是最大的課題)
所以早在近半年前我們就規劃了這趟兒子生日之旅,敲定了餐期,也算是作風 freestyle 的我們花最多心思安排的一次吃飯行程。
-
餐點照片我自認拍出來完全沒有入口 1/100 的感動,而且每一道都是滿滿細節,Chef 的介紹我在入口那瞬間便已然忘光,故這邊就不多著墨,只在留言放一張我真心流淚的義大利麵。
-
分享一下跟 Chef 的一個小故事。
在開設這家餐館前,chef 在義大利的兩家米其林星級餐廳工作;而在更之前,他是台灣駐教廷的外交官。
嗜吃,吃遍羅馬大街小巷,我們第一次到訪羅馬就蒙他招待了道地的義大利料理;因為嗜吃,離開了熟悉的工作崗位,不怕熱、一頭栽進廚房,學徒做起開始辛苦修煉。
記得我說過,任何詢問我創業建議的人,我都會先潑冷水洗臉吧?
2017 年,一次回台短暫小聚,他向我透露了想回來開義大利餐廳的念頭。像個大媽,我叨念著種種他可能沒有想過的開支,以及經營一間店實務會遇到的困難。
「你現在是辛苦但同時也穩定,自己開,你會辛苦到爆,而且可能賠光!」
-
沒有成功阻止他,也幸虧沒有,他把學成的手藝帶回故鄉,用在地好食材、以及進口義大利的關鍵原料,創作他記憶中那紅白綠 Italiano 的原味。
很榮幸能夠看著他上菜時走出廚房,自信滿滿地為我們介紹這一道料理他投入的心血。
說來慚愧,真沒有一道記得全,但輕描淡寫帶過的「OOO產番茄翻炒 4 小時製成的醬汁」(用在前菜小點上頭那一點點)、「番茄冷萃 2 天製成的湯頭基底」(大概是 3-4 湯匙左右的冷湯),我看到的是每一處細節花費的巨大成本,這些成本不光是食材價格或是 Chef 自己料理的時間,還有這些知識、技術的習得,那是多麼龐大的成本,說賭上人生都不為過!
其中的乳酪麵,「是羅馬的 OOOO 菜系,他們的特色就是重油重鹹,所以在台灣吃到的大部份都不是真正的乳酪麵。」而這一道用了兩種 cheese 的義大利麵,麵體嚼感十足,與風乾豬頰肉的鹹香,被濃厚乳酪醬汁包裹住、一起在口中迸發。
實在是太好吃了!
-
說了這麼多,都還是沒有提到餐廳名稱。
但比較抱歉,這篇文並無意推廣,只是記錄踏出餐廳時心裡所感;而且他們也暫時無法接待新客了,就容我不多透露,請期待未來他們的下一步,我會第一時間宣傳的 🎶